彭陽縣史志辦為村民裝裱54張地契文書
“非常感謝彭陽縣史志辦,幫我把這些地契文書裝裱好,,讓我們能長久地保存下去,。”彭陽縣新集鄉(xiāng)白林村村民李春錄說。近日,,彭陽縣史志辦將整理裝裱的54張地契文書裝訂成冊送到了李春錄家中,,上面詳細記錄了李氏家族民國時期買賣土地情況,裝裱之后能幫助其完整保存,,確保傳承有序,。
翻開地契文書冊,每一張泛黃的長方形紙上,,都用毛筆字清晰地寫著立約人姓名,、賣地原因,、土地位置、中間人,、買地者姓名,、價錢等,還詳細記載了具體發(fā)生的時間,,部分蓋有官方大印,,另外一部分為民間買賣土地憑據(jù)。
李春錄說,,地契上買家的名字是他爺爺李俊西,,他年輕的時候從甘肅靜寧來到彭陽,是一個老實本分,、勤儉持家的農(nóng)民,,小有積蓄后開始買田置地,擴充家業(yè),。他奶奶當過一大家人的管家,,對地契等紙質文書保管得仔細,每一張地契都被留存下來,,藏在了房頭上的土墻洞洞里,。2003年,因老房子破舊不堪,,李春錄將其拆除翻修時,,70多張地契得以重見天日。“祖輩留下來的東西很珍貴,,有些地契破損嚴重,,我就找了個鐵盒子裝起來放好。”李春錄說,。
2022年8月30日,,時任彭陽縣史志辦主任楊占輝來到新集鄉(xiāng)白林村講黨課,聽說李春錄家有祖上留下來一沓地契文書,,便上門了解情況,,“地契文書的時間大多集中在民國年間,數(shù)量很多,,有一定的研究價值,。”楊占輝身為一名史志人,意識到這些地契文書的珍貴之處,,當場表示為其免費整理裝裱。
楊占輝介紹,,舊時地契分民契和官契,,買賣雙方未經(jīng)官府驗證而訂立的為民契,,又稱草契或白契,加蓋州縣官印的為官契,,又稱紅契,,李春錄家中的地契兩者都有。這些地契真實反映了民國時期土地買賣關系,、價格變動以及當時農(nóng)民負擔程度等經(jīng)濟社會狀況,,對于研究當時的地理、經(jīng)濟社會發(fā)展,、歷史文化,、稅賦制度等都有著較大意義。“它不僅僅是一紙文書,,還體現(xiàn)了一種契約精神,,可以看出當時老百姓很淳樸、誠實守信,。”楊占輝說,。
經(jīng)過整理,完整的地契文書只有54張,,其余因破損嚴重,,只能另外保存。“這些都是祖輩傳下來的東西,,我有責任保管好,。它是一個時期的特定產(chǎn)物,有著獨特的歷史文化內涵和時代記憶,。”李春錄說,。
彭陽縣史志辦將持續(xù)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(fā)展理念,深入基層一線開展黨史和地方志資料收集,、調查研究,,聽實話、摸實情,、辦實事,,掌握科學、翔實的第一手資料,,為史志編纂工作提供科學依據(jù),。(記者:楊雅倩)
相關新聞
-
原州區(qū)文旅“創(chuàng)意+”深度賦能 旅游經(jīng)營性收入達6280萬元
[2025-05-10] -
原州區(qū)舉辦“5.12”國際護士節(jié)文藝匯演
[2025-05-09] -
隆德縣首張“個轉企”營業(yè)執(zhí)照落地 助力中藥材種植戶轉型升級
[2025-05-08] -
彭陽縣紅河鎮(zhèn)寬坪村千畝頭茬菜心采收
[2025-05-08] -
西吉縣“紅綠融合”激活旅游新動能
[2025-05-08] -
原州區(qū)16萬畝馬鈴薯開始全面種植
[2025-05-08] -
西吉76家就業(yè)幫扶車間點亮鄉(xiāng)村振興“就業(yè)燈塔”
[2025-05-08] -
涇源法院出臺16條實施意見助力民營經(jīng)濟發(fā)展
[2025-05-07] -
爭取科技人才項目26個 隆德縣點燃鄉(xiāng)村“人才引擎”
[2025-05-03] -
新開通2條延伸3條,,涇源縣公交旅游專線開通,!快來玩吧,!
[2025-05-03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