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周柱國大將軍李賢:戎馬賢士見證絲路——考古寧夏系列報道之二
在固原市西城路段,有一棟仿古建筑格外引人注目,。走近細看你會發(fā)現(xiàn):這座建筑物外觀為四角攢尖寶剎式的仿唐結構,,其間融入長城鋸齒狀垛子的元素,,顯得莊重而典雅,,這就是固原博物館,。
今年,,是固原博物館建館第39周年,,與之淵源最深的,,當屬北周李賢夫婦的合葬墓,。據館內講解員介紹,在1983年,,這里發(fā)掘到李賢夫婦合葬墓后,,同年,博物館順勢而建,??梢哉f是一墓造就一館,一館承載了一墓的歷史印記,。
英雄自古年少出
魏晉南北朝,,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朝局動蕩的時代。所謂亂世出英雄,,李賢就是經歷了北魏,、西魏、北周時期的鐵血將軍,。李賢出生于公元503年,,9歲時就已在心中樹立起遠大志向,更是將忠孝之道銘記于心,,14歲父親遭喪,,李賢承擔起家庭和社會的重擔。在此情境下,他仍舊能做到兄友弟恭,,家庭和睦,,足以見得此人的赤誠、良善,。
說到李賢的軍事才能,,在高平起義中就已嶄露頭角。永安二年(公元529年),,爾朱天光戰(zhàn)勝萬俟丑奴后,,準備進兵原州,平定高平起義,,當時鎮(zhèn)守原州的萬俟洛還不知道萬俟丑奴戰(zhàn)敗的消息,。萬俟家族阿寶眼見戰(zhàn)敗,故逃離原州,,向李賢投誠,,私寫密函“丑奴已敗,王師行至此,,阿寶以性命相投,,愿能存濟”,想讓李賢保護自己的性命,。
與此同時,,爾朱天光也與李賢取得聯(lián)系,李賢為保北魏政權,,一計成名,。他先讓萬俟阿寶假裝丑奴派來的信使,并給萬俟洛報假信,,謊稱爾朱天光,、賀拔岳軍已被擊敗,必須緊急與萬俟洛共商軍情,,再破王師,,然后令萬俟阿寶暫且守衛(wèi)原州城。萬俟洛接到信后被騙,,當日便出發(fā)離開了原州,。
萬俟洛才離開原州城,爾朱天光就立即發(fā)兵,,未動兵戈就占領了原州城,,萬俟洛此時才知中計,只好率麾下6000士兵攻進牽屯山(今六盤山脈北端),。當時原州大旱,,水草缺乏,,雙方交戰(zhàn)下,爾朱天光率領大軍撤到距原州城東50里,,牧馬息兵,,整頓士氣。
萬俟洛軍營壘四合,,李賢無法入城,,等日落西山,假裝成打柴者,,混入萬俟洛軍采樵者之中才順利到達原州城下,。城中垂布帶引李賢上城頭,叛軍方才發(fā)覺,,弓弩亂發(fā),沒有射中,,李賢成功入城,,告知大軍將至。原本軍心不定的叛軍聽到消息后,,即散即走,,原州城得以保住,李賢也因功升任威烈將軍,、殿中將軍,、高平令。
征討侯莫陳悅,,護魏孝武帝西幸關中,,建立西魏政權,征戰(zhàn)平涼,,平定荊州群蠻起義,,防范西北,獨當一面,。在李賢領兵的震懾之下,,流寇再不敢犯塞。李賢一生金戈鐵馬,,馳騁疆場,,戎馬一生,戰(zhàn)功赫赫,。
在李賢多年的苦心經營下,,原州逐漸成為宇文氏家族扶持西魏和建立北周王朝的根據地,李賢也因此深受宇文泰的信任,。宇文泰巡視原州時,,都會親自帶領太子前去李賢家中拜訪,,酒席期間打破君臣之禮,李賢年紀最大坐在首位,,依年紀而論座次,。
北周第三個皇帝武帝宇文邕和其弟齊王宇文憲,在幼年時期,,因避忌,,不利居宮中,宇文泰把宇文邕弟兄兩人寄養(yǎng)在李賢家六年,。受委托的李賢夫婦,,不僅照料宇文氏弟兄二人的生活,還兼帶輔導其學業(yè),。弟兄二人在原州生活了六年,,與李賢夫婦有著近似親情的關系,對原州的感情更不輸于故鄉(xiāng)代郡,。因照顧皇子有功,,宇文泰還特別賜姓給李賢的妻子吳輝宇文氏,收其為侄女,,并給予賞賜,。
固原博物館內,所陳列的李賢夫婦合葬墓中出土的彩陶儀衛(wèi)陣容,,就是生前李賢出行場面的再現(xiàn),,彰顯了李賢這一生的權勢與地位,也從側面反映出李賢深受皇族信賴,,與皇室關系的友好與親密,。
絲路文化的見證者
在博物館中,彩色陶俑讓人震撼之余,,也感慨起這位北周柱國大將軍光輝榮耀的一生,。除了彩色陶俑以外,還擺放著一只造型奇特,、裝飾富麗,、有著異域風情的壺,它是出土于李賢夫婦合葬墓中的鎏金銀壺,,并且是一個有故事的壺,。
鎏金銀壺中部有6個半浮雕的人物,相傳在古希臘,,因爭奪世上最美女人海倫而引發(fā)了“特洛伊戰(zhàn)爭”,,這樣的情事在高平城也發(fā)生過,固原南塬漢唐墓地出土的雙擁合葬墓,,男墓主頭顱中的箭鏃,,見證了這對男女為愛而發(fā)狂,。
寧夏博物館館長李進增說過:“壺身上的人物是希臘神話故事,它的制作工藝是波斯的,,出土則在固原,。這只銀壺充分見證了絲綢之路的繁榮?!?/span>
李賢身處的時代正是絲綢之路的繁盛時期,。他所鎮(zhèn)守的原州城,是通往波斯的重要關口,。那時,,高鼻深目、雄壯威猛的粟特人,,長途奔波于東西兩端,,用金幣、西洋戒指置換絲綢,、茶葉,。來往商賈僧侶會在須彌山石窟開窟造像,而李賢在這其中,,“雖少從戎旅,而頗閑政事,,撫導鄉(xiāng)里,,甚得民和”,深受中西文化熏陶的他,,主持開鑿了須彌山石窟,。石窟雕刻之精美,規(guī)模之宏大,,更為絲綢之路增添了一抹繁榮,。
如今,李賢墓中所出土的薩珊金銀器,,同樣記錄著絲綢之路的繁華,,這也充分說明李賢在北周時期,與薩珊王朝與北周政權之間的商貿往來十分頻繁,,更進一步印證了寧夏固原在古代絲綢之路發(fā)展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,,而李賢的存在,對于當時絲綢之路的文化傳播來說,,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,。
自漢代以來,原州就是通往西域的要道,,南北朝時,,隨著中西文化交融的增進經,、貿往來的加強,胡商客販,、使節(jié)僧侶往來于這條通道,。李賢墓出土的大量珍貴文物,再現(xiàn)了中西文化交融過程及其在當時原州的繁榮發(fā)展,。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,,李賢也是一個中西文化融會過程的支持者、傳播者和開拓者,,在他身上體現(xiàn)了中西文化融會的影子,。因為李賢后期出任瓜州刺史、河州刺史,,都處在絲綢之路通道上,。李賢墓的發(fā)現(xiàn),“使原州與西域的密切關系獲得證實”,。絲綢之路中西文化及其研究方興未艾,,李賢墓出的大量珍貴文物,為絲綢之路中西文化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實物資料,。
相逢且遇醉春暉,,云飛絲路故人歸。李賢的一生,,快意飛馬,,血戰(zhàn)沙場,不僅擔起文化交流的重要角色,,也為絲綢之路的繁榮昌盛添墨增彩,。經此一生,足以名留青史,,值得后人贊頌,。